反波胆平台-买房与否都要投资理财,妥善安排老后生活

四、五年级生认定购屋是人生重要课题,甚至将此做为成家、投资、养老的一切解答,然而坚持置产的观念正逐渐改变。无论买房与否,都该透过投资理财让老后生活无虞,这是每个人应尽早启动的长期规划。

日本人深信有土斯有财,平成世代(1989年起)的年轻人却对买房兴趣缺缺,觉得「与其一辈子揹着沉重的壳,不如把钱用来享受人生」。这观念也在台湾发酵,然而「不购屋就能自在花钱」是个谬论!

台湾房价昂贵,买房不再是理财唯一标的,有人一辈子不买自有住宅,有人打算以房养老,究竟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多保障?

购屋与否是决策,想致富请先管好现金流

不买房无需承受贷款压力,却可能降低创造财富的企图心,忽略中、长期财务规划,防弊之道唯有加强现金流的管理。NEWS 98电台「财经一路发」节目主持人阮慕骅认为,致富的第一步在于理财,有理财观念与能力方能进一步做投资规划,而确实管理现金流可加速拥有第一桶金。

「购屋与否只是个决策,不该被当成是非题。」他点出关键:即使不买房也不该当月光族。

人必须有两种收入——主动式收入如薪资所得、被动式收入如理财所得。台湾未来会逼近零利率,靠存钱赚利息的时代已过去,既然薪资调涨困难,主动式收入提高无望,值得多将心思投注于被动式收入。

传统观念认为收入减去支出,剩下的应储蓄;如今观念扭转,储蓄须用来理财,且支出项目应包含投资支出。阮慕骅建议月收入至少20%做投资,否则未来不会有理财收入。假如与父母同住每月可省一万元房租,请将这笔钱用于投资,事先设定短、中、长期目标,釐清目的、策略和方法,就能清楚知道该怎么做。

决定购屋者可将买房视为长期目标,利用投资工具做短、中期规划。放弃购屋者需设想老后生活如何安顿,无论与子女同住、选择租屋或搬进养老村,都得靠投资理财将退休金赚到手。

掌握时间财与机运财,基金比股票有弹性

当前理财工具主要有股票、基金,及两者衍生的投资工具商品;至于保险着重于风险保障规划,行有余力才做为投资工具。想存购屋头期款,请先分辨支出里的必要需求与额外需求,保留「必要」、删除「想要」,才能杜绝浪费。

阮慕骅指出,人的一生有两种财可赚,分别是时间财与机运财,在投资策略上可採取二分法。

时间财是运用时间创造投资效益,适合中、长期投资策略;机会财是运用买低卖高赚取差额,偏向短线操作。

 房子属于长期投资工具,「买下就万年不动」却不是好策略,当大环境或自身条件改变时,可考虑买卖或换屋。至于中、短期投资,股票和基金皆可操作,相较之下,股票偏向机会财,通常是单笔投资,即使可零股买卖,便利性不如基金。

基金可分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,前者属机会财,须看準买卖点,由于成本固定,只要掌握趋势型投资策略,设定停利停损,在适当的点卖出即可;后者属时间财,买入成本不固定,须掌握波动策略,以平均成本法来计算。

以房养老变数多,未来双北地区最有希望

「任何投资工具都是中性的,变动的是策略运用。」有感于国人的投资理财观念薄弱,阮慕骅鼓励大家趁有薪水时多练习,投资房产、基金或股票都该设定停利停损,若无法拨太多时间去管理,可挑选定期定额基金做中期投资。

「以房养老」诉求动人,却因变数多,目前成功案例有限,这么做的前提至少需有无贷款的房子,且座落在繁华地带,银行会做授信评估,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筛选。他判断,未来有希望以房养老的区域是双北市,房产毕竟有环境面的风险,有薪阶级请多思考如何创造收入来源,多元规划财富,既买房也买基金或股票。

遇到房市下滑要不要投资购买、要不要抛售求现,其实没有标準答案。理财投资是个人化行为,主动式收入高低、不买房会如何运用自备款、有无投资规划能力、期许的老后生活型态,在在影响评估。房价下跌使持有者产生心理财富缩水的压力,但阮慕骅预估储蓄与贷款利率会略降,房贷支出不太可能上升,反而需评估个人薪资是否稳定,能否按月摊还本金。

「缴房贷不妨碍其他理财规划,愿意多元并进投资,未来收入才会更多元。」阮慕骅呼吁,退休是长期财务规划,宜趁早準备,最迟得在四十岁前启动;而理财投资讲究做中学,把外在知识内化成能力,多练习是不二法门。

阮慕骅小档案

现职:NEWS 98电台「财经一路发」主持人学历: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、世界新专广播电视科专长:房地产、投资理财、国际经济情势分析着作:《反崩坏 打破99:1》、《预购幸福:阮慕骅教你家庭理财聪明GO》、《拚现金:阮慕骅给你投资诀窍》

座右铭:多元思考,破除刻板印象

投资信念:致富秘诀在现金流的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