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波胆平台-35岁才起步,股市翻滚三年赚进3000万

记者眼前这位男子,穿着朴素运动外套,外表毫不起眼,说起话来,声音压得极低,几乎隔一个位置就听不到。他是47岁的魏尚世(化名),坐拥上亿财富。

很难想像,35岁前,他只是个领死薪水,工作多年无法晋升,自认为「黑」到不行,每个月房贷、车贷让他入不敷出,甚至月底还得向老婆伸手周转的标準月光族。

神奇的是,35岁那年,他想通了,不再对职场晋升抱持希望,转而轻鬆上班、快乐投资,竟然就靠着卖掉员工配股的72万元做为本金,在三年内赚进3000万,他是如何办到的?

直肠子阻碍职场路,心寒求转弯

魏尚世本来只是个爱书人,有一份稳定工作,住在台北家中衣食无虞,经常买太多书而透支。不料30岁那年,因婆媳问题难以解决,只好痛下决心带着妻子搬离开台北,前往新竹工作。从此,现实逼他得努力赚钱、购屋置产,谁知愈认真工作,却愈不讨喜,眼看年龄一天天增长,职涯发展却总在原地踏步。

这全得怪他那知无不言的直肠子个性,在竹科半导体公司上班的他,虽然专业知识丰富,公认全部门第一,但在人际关係上,却是个「小白」,老是因为直率发言而得罪长官,从此打入冷宫。

进公司八年,整个部门十余人,唯独他升不了官,「就连比我晚进来的,个个都升得比我快。」魏尚世道出当年的无奈。

集中注意力赚钱,只碰熟悉标的

被长官冷冻,没有表现机会,刚开始,很闷,到后来,看破了,他每天只需花一半的力气在工作上,时间一到,打卡下班,开始找寻其他赚钱的门路。

为了累积财富,他曾经试着从「专业」延伸。他在补习班教授电脑、与人合着电脑书籍,甚至接案写程式。后来发现,这些副业既辛苦,报酬率又低,只是用时间换取金钱的苦工。尝试一、两年高级劳工生活后,他渐渐体悟到投资才是普通上班族可以致富的法门,加上自己对科技产业的熟悉,便一头钻入未上市股票领域。

未上市股票获利爆发力强,动辄百倍,然而风险极高,一不小心也可能血本无归。对很多人来说,投资未上市股票是一大冒险,对魏尚世来说,却比投资上市股票或基金还稳健。他认为,投资自己不懂的标的,风险才是最高,「投资这件事,就是要专注,对它的掌握度愈高,胜算也愈高。」魏尚世说。

35岁那年,他决定投资之前,已经对科技产业有深入研究,特别对自己公司所属的景气状况,更是了若指掌。当时,公司正要发放员工配股,他预判,供给量大增,加上景气转弱,后市必定大跌。

因此,他赶在领取股票的前两天,先与未上市盘商商议先卖股票,晚两天再交割,当时肯卖的人很少,盘商同意了,拿到75万那一刻,因为一辈子没拿过这么多钱,魏尚世居然手在发抖,钞票连续算好几次都算错,旁边友人看不下去,只好将钱取走,帮他算。

借钱拉大财务槓桿,放手下重注

虽然有了第一桶金,但小本钱玩不起大生意,魏尚世名下亦有不动产可抵押借款,他决定积极参加公司内部的互助会,几乎是前几会就抢着标下,这成为他重要的筹资管道,全盛时期,手上死会超过十个,虽然标会的利息至少在10%以上,但相较于未上市股票的高投资报酬率,魏尚世评估值得一搏。

透过高财务槓桿,又搭上科技股热潮,三年之内,他的资产竟累积达到3000万元,他原先给自己订了一个超高目标,结果居然比预期还多出50%。「我也没想到能够达到目标!」睁大眼睛,魏尚世难掩心中的兴奋。

分析魏尚世的成功,主要有两项关键,第一,研究功夫极其深入,只问数字,不带感情;第二,随时追蹤后市,一旦看错,或产业景气变动,即使有损失也立刻停损。

除了必看《经济日报》、《工商日报》、《财讯》等财经报刊、杂誌,对于产业资讯相关季刊他也加以研读,甚至经常到券商营业处,蒐集企业的公开上市说明书,为了取得产业报告,他还特别去开户,以得到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。

连自家公司的资料中心,也成为他蒐集产业资讯的最佳资料库,他详读产业研究报告,对于欲投资公司的产业动态、上下游厂商资讯,逐一影印下来,整理归档,每个产业分门别类,家中的简报资料夹就有近八十个,鉅细靡遗蒐集资讯,再加以整合、分析,连知名财经部落格格主黄国华也大表佩服,以投资界的「福尔摩斯」来形容他。

埋首钻研理性分析,不听从明牌

不论是上班、或是下班,甚至假日,若没出门,他就一整天待在书房,埋首资讯、财经相关书籍当中,以做研究的精神,钻研各产业、公司。并且再将吸收的资讯、观念,与当时自己操作、投资判断做相互验证。魏尚世的太太,也佩服他在投资上的勤奋,「他非常认真、专注,同时也理性、冷静,他会听别人的意见,但自己之后仍会去求证,不会人云亦云。」

彷彿那上班时出不了头的怨气,全被魏尚世发洩在投资的研究上。他实事求事、不曲附长官、专家的硬颈精神,阻断他的晋升之路,但在投资上发光发热,不盲从、不听信明牌,只看客观数据来分析,这让他的投资失误率大大降低。

黄国华就指出,魏尚世非常有耐心,认真蒐集资讯,再加上他是相关产业从业者,得以掌握最新脉动。许多未上市股票投资者,遇到三、四成的获利便提早出场,他却能看準产业趋势长期抱牢,才能享受大波段的丰厚利润。

当然投资总有风险,他曾买到地雷公司,看了追蹤财务报表后,发现公司营运可能有问题,隔天二话不说立刻砍股票,几个月后这家公司果然出事,他当时出场时,还小赚一点。

不过,在股市讨生活哪有不受伤的,2000年,科技泡沫破灭,魏尚世闪避不及,一样被网路股烫伤,一支本来赚五倍的股票,因为贪图到美国上市后有获利百倍的爆发力,没想到后来全化为乌有。

遇上地雷马上停损,失败不恋栈

那一年,魏尚世重伤,惨赔4000万,在投资上学了宝贵的一课。

他没有退缩,很快调整步伐,在接下来空头市场里,找寻长期投资布局的机会,现今,他将投资组合分为核心、机动与后备部队等三大块,操作更灵活。

年轻时没钱,魏尚世敢拚敢冲,现在资产上亿,出手则更为谨慎。他认为35岁以前,初期资金在500万元内,投资不需要超过五档持股,因为每档都需要深入研究,若投资标的过于发散,功课相对也增多,管理起来也相对困难。若专注在几档个股持续追蹤,在发现后势不看好时,也可及时停损彻退。

魏尚世回首前尘,职场受挫,刚投资股票时,还被同学认为「不务正业、投机」,没料到这两、三年,同学们却纷纷主动打电话来询问:「有什么好买的?」

如今,他早已离开晋升不了的公司,却被另家科技公司邀请担任要职,但是资产上亿的他,却一心想退休,为了人情压力,每天只工作半天。职场碰壁,竟意外在投资上发光,赚到年轻时难以想像的财富,人生的转折,总在意料不到之处。

魏尚世 47岁

◎未上市股票投资经历13年,过去常在23XX讨论区上以魏尚世为笔名发文,着有《魏尚世讲股》一书。

魏尚世的成功锦囊

1. 不懂不碰:投资最大的风险不在于工具,在于无知。魏尚世也试过投资上市股票、以及非科技产业的股票,获利都不如未上市的科技股,因此决定更深耕此一领域。

2. 投资组合分三块:

◎核心部队:以二、三年为投资目标,精选营收与获利高的成长绩优股长期持有。每个月只需看其营收、季报。这部分约占七成资金。

◎机动部队:平时只专注这部分,维持一至三档操作。

◎后备部队:只花小钱购买,目的是为了持续观察公司的后续发展,若有机会,则加码成为机动或核心部队,常有许多具爆发力的公司就在此时选中,但相对风险偏高、等待时间较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