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F,就是「指数股票型基金」(ExchangeTraded Funds), 是一种混合了「股票」与「基金」特性的投资工具。ETF 跟股票一样,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买卖,也由于即时报价机制,使得ETF 的净值相对透明,与市价之间的折、溢价幅度很小;另一方面,在法规制度上,ETF 为开放式共同基金。因此,ETF 不只能够如同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,也可以如同基金般,开放申购、赎回。
追蹤指数,被动管理
顾名思义,ETF 所连结的股票,与所追蹤的指数息息相关。例如国内第一档ETF「宝来台湾卓越50基金」,标的指数为台湾50 指数,换句话说,台湾总市值前五十大的企业股价表现,大抵上决定了宝来台湾卓越50 基金的表现。除了像「宝来台湾卓越50 基金」这种与股市、大盘连动性较强的ETF 之外,国内所发行的ETF,绝大多数还是根据「产业别」来区隔。
例如主要追蹤金融类股表现的「宝来台湾金融基金」、「富邦台湾金融基金」,锁定台商收成股、中概股的「宝来台商收成基金」,或是针对电子业的「宝来台湾科技指数基金」、「宝来台湾电子科技基金」等,依据产业、市值规模、属性⋯⋯不同条件,由专业机构编列指数后,再由基金公司发行追蹤该项指数的ETF。
而在国外,ETF 的发展更是多采多姿,有连结到商品指数的ETF,例如黄金ETF、原油ETF,也有追蹤债券指数的债券ETF,满足投资人各式各样的需求。
ETF 与一般基金最大的差别,在于ETF 是「被动式管理」。ETF 的净值起伏、绩效表现,超过九成都取决于所追蹤的指数走势,指数走高,ETF 净值随之上扬;反之ETF 净值则随指数走低而下滑。
手续费低,接受度高
至于一般基金的绩效表现,固然有部分因素取决于该市场的多空,但基金经理人主动选股的能力,更是关键,这也是投资人在多头市场却赚不了钱的原因,若基金经理人选股能力欠佳,绩效表现仍有可能大幅落后。
被动管理还有「手续费与管理费用低」的优点。不需负担大量研究员、基金经理人的人事成本,购买ETF 成本比起购买一般基金,要便宜不少。正因为目前国内所发行之ETF 是「基金皮,股票骨」,因此,对于原本较偏重于股票投资的投资人来说,接受度会较偏重基金投资的人要来得高,特别是风险承受度较低的股票投资人,若不追求暴利,而愿意透过长期投资的方式,稳定赚取配息报酬,就相当适合选择ETF 来进行投资。
因此,不少国家的退休基金都相当偏好投资ETF,就是因为ETF 适合长期投资、管理费用低廉又能分散风险,毕竟,对于风险承受度低的投资法人或投资人来说,「安全性」远比「报酬率」要来得重要。
长期投资,避险套利
另一方面,ETF 也很适合用来补足资产配置中所欠缺的部分。例如很多人不敢直接买卖商品期货,又觉得投资原物料基金太间接,商品ETF 就恰好能补足这样的需求;或者,对于国内投资人来说较陌生的市场,例如中东、非洲,由于资讯取得不易,挑选追蹤当地指数的ETF 来投资,是最简单又有效率的方法。
只不过,无论是商品ETF 或是国外市场ETF,目前在国内仍不多见,有兴趣的投资人,除了等待国内基金公司发行类似产品,也只能主动向外寻找标的。
此外,投资人千万不可有「ETF 都很像」,或是「ETF 都很稳健」的错误观念。ETF 的表现会随着所追蹤的指数变化,举例来说,同样锁定单一产业,追蹤电子业的ETF 起伏,会比追蹤金融业的ETF 要来得大;再者,当大盘类股轮动时,追蹤单一产业的ETF 净值波动,可能比追蹤大盘指数的ETF 要更剧烈。
随着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互挂ETF 的风气日盛,以及商品ETF 引进国内的趋势可期,投资人未来将有更多机会接触、投资ETF 这项产品。就算不动用到ETF 避险、套利的功能,只着重ETF 的基本诉求,投资人还是应当先釐清自身风险属性与资产配置上的需求,才能事半功倍。